你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东莞市场调查公司
新闻中心
中国移动徐达感言
发布时间:2014-09-23 01:51:57 点击:0

那天在小汤山给新员工讲课的时候,我说我是1994年加入中国移动的,下面一片哗然;据说之前财务部的经理介绍 的时候也说自己的邮电工龄已达17年,下面更是一片哗然。在一个企业工作十年,在我毕业的时候是一件几乎不可想象的事情,记得一个同学签了北京吉普8年的合同,当时感觉就是把自己的一辈子卖给了这个企业。在一个企业干了13年了,要说对这个企业没有感情,绝对是假话,更不要说对于我来说,亲身经历了中国移动从弱小到强大,按照资本市场的说法就是融入在这次主升浪中,感觉更是不同。所以,当头几天看到《中国移动的青春期》的时候,心头颇有很多不平静。

大家看到现在中国移动的辉煌,恐怕很难想象中国移动的以前。记得我到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报到的时候,才知道这个单位是我报到前三个多月前才成立的,我光荣地成了这个单位的第18名员工。那个时候,移动局的办公地点是在邮电部机关外面,在第一招待所(六部口胡同里面的一个供外地邮电职工到邮电部办事时的临时居住地)租了几个标准间,稍微改造了一下就成了办公场所。我来的时候,已经是4间房了,比最早的多了一倍。后来,随着人员增加,租房间不够了,又在附近的咖喱胡同租了两间房,这样坚持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在锦什坊街的北京市计算机研究所租了顶层一层(现在锦什坊街拆迁扩建,估计这个地方已经没了),移动局已经有四、五十人了。在那里,我们建了全国移动电话漫游计费结算一期工程,96年3月份计费结算中心独立成为一个专业部门,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网的专业化管理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的。

1996年计费结算第一期工程建成后,小小的机房似乎属于我一个人的,虽然手段很落后,通过手工拨号MODEM传递漫游结算数据,在结算日那几天,每天都要加班到9点多才能回家吃晚饭,但是那时候真不觉得有多苦。后来,人员充足了,一群年龄相仿的小姑娘小伙子快乐地工作着(十年后,这些70年前后出生的员工都成了中国移动某部门的经理);而作为移动局办公地点唯一的机房,我们的工作环境也得到了特殊的照顾,全局只有5个空调,分别放在会议室、局长办公室和机房里。97年的夏天很热,计算机所供电不足,为了保障机房和业务正常运转,局长下令只开机房的空调,全局的职工,包括局长,都在大汗淋漓地工作。还有一次,一场大雨,屋顶漏雨,漏雨的地点不偏不倚在主机的正上方,当时我们都以为完蛋了,结果小型机居然还在正常工作,从此对摩托罗拉生产的设备达到军用标准有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摩托罗拉早已不生产小型机了)。

1999年成立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筹),2000年5月16号中国移动正式挂牌从中国电信中分离出来,这个时候移动公司已经搬到天宁寺,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家。现在这个楼还是中国移动的研究院办公所在地,一级业务支撑系统的机房也在那里。从锦什坊街搬到天宁寺的时候,觉得真是鸟枪换炮,能在这么豪华的地方工作,简直是做梦一样,也无法想象自己将来会在更好的地方。到天宁寺的时候,移动局已经有上百人了,陌生的面孔越来越多,以前的同事见面次数逐步减少,老同志们在一起的时候,开始感慨工作效率和工作氛围大不如前,其实这些“老同志”都不过30上下,但工作热情和能力是公司里最高的一个群体,也正是这些经历艰苦创业的移动通信初创者,是推动移动发展的主力部队。另一方面,在电信分家的时候,从中国电信、邮电部、以及其他单位补充了很多领导和人员,这些人的经验是保证企业稳定的重要因素,这种老中青结合的人力资源结构,为移动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的5月16号,中国移动在天宁寺正式挂牌,宣布成为一家独立的电信运营商。当时从电信分离出来的中国移动并不象大家想象的,如果知道现在的结果,恐怕当初很多人分家时的选择就不一样了。现在很多人说移动是政策、牌照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受益者,那么2000年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认可这一点呢?当时有很多员工托关系,希望留在中国电信,不要分到移动。员工是这样,老板的眼光是不是能长远些?全国31个省电信分家的时候,只有极个别的老大申请到移动来,别的老大都愿意留在电信。为什么呢?我无法了解当时大家的想法,但其中肯定有这样一个考虑因素:刚刚成立的中国移动是直接面对联通这样一个竞争对手的,而中国电信还可以继续垄断。现在有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说移动的环境多好,移动就应该发展得好,当初呢?当初你为什么愿意留在电信,不去移动?

既然省里的老大留在中国电信,而中国移动早晚会成为中国电信的竞争对手,因此分家的结果可想而知。之前中国电信经历了邮电分离,又剥离了寻呼,这两次都是有国家政策要求,尽量照顾邮政和寻呼,因此省里操作时还不是十分过分。终于到自己主导分家了,分家虽然有大的原则,但是具体操作的空间还是很大的。现在有人说电信的历史长,包袱大,恐怕他并不知道当时分家的时候,连资产带退休职工等等,均按照22%的比例进行剥离,也有很多为电信事业做过贡献的领导、老同志、老员工作为移动的退休员工分配到移动这样一个年轻的企业里。还有省里三产幼儿园的老师也作为营业员的身份分配到了移动公司,而将骨干人员留在电信,等等。我曾经在省里和一个2000年出任基层公司老总的同志聊过当年的场景,他很感慨地告诉我:当时一个地市公司只有他和七个员工,办公地点只有一间房和一点点的启动资金,连桌椅板凳都不齐全,第一顿饭是他请所有员工去旁边拉面馆聚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起点,中国移动走向发展之路。

在5月16日参加中国移动的挂牌仪式后,5月17日中国电信挂牌。为了避免铺张浪费,根据国务院的指示,两家企业都只在自己的办公地点门前的小广场举行挂牌仪式,没有请太多的外部服务人员,各个部门的员工被分配负责招待各单位的来宾。仪式结束后没有接到任何明确的指令,而员工自发地在路两边列队,象主人一样送客人离开,直到大部分来宾都离开了,大家才上楼。后来有一次,移动的一位高层领导聊到他作为移动的代表参加电信挂牌仪式的感受,说当主持人宣布仪式结束的时候,电信的员工们呼啦一下上楼去了,将来宾们晾了一广场,这位领导说,从那时候起,他就坚信中国移动一定能够健康发展。

与其他运营商的人员结构相比,移动确实有优势。30岁上下的年轻人是业务骨干,很多是干活不要命地在拼,这些人在一起摸爬滚打了很多年,既是同事更是朋友,做事情积极性非常高,不管份内份外,一切以事情成功为最终目标,虽然没有太多的流程和规矩,但是大家能够互相帮扶,提高效率,自然工作效果不差;40岁上下的领导大都来自老电信,经验丰富,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又不失稳健,帮毛头小伙子们搭台补场,将在电信工作的经验和规矩带到移动来,就象把握住了这艘大船的舵;50岁上下的领导经验更加老到,但是他们的主要工作焦点放在对外的关系协调方面,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在这样的团队领导下,有的部门很有创新思想和能力,尤其象一些业务部门,勇猛地冲锋陷阵;有的部门则负责稳健地防守,减少企业因快速发展而引发内部管理的混乱,让企业整体守规矩,守纪律,企业自然驶入了发展的高速路。借助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待到中国移动发力的时候,很快就呈现出一边倒的发展格局,也就是今天大家看到的出色的企业运营管理答卷。

无论从用户规模来看还是市值,中国移动现在都已经成了世界第一,作为这样的企业里的一员,自然非常有自豪感。大家可以说,移动还有很多问题,与世界一流企业还有多少多少差距,所以,当王总提出我们要做好世界一流企业的时候,很多人认为移动骄傲了,得意忘形了,嘲笑中国移动是坐井观天的那只青蛙。其实,中国移动的新跨越战略提出做世界一流没有丝毫标榜自己的意思,是告诫自己:在你作为后进者追赶别人的时候,前面的标杆企业给你指引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发展主要依靠执行力。但是当你成为领跑者的时候,你是别人追赶的目标,方向要你自己找,路要自己走。只有走得对,你才能持续发展,保持领先;如果不是这样,无论是你走错了,还是不走,恐怕都担不起世界一流企业的这个称号,所以说做世界一流企业是中国移动对自己更高的要求,是对自己的激励,而这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呢?

作为上市公司,移动的优秀业绩是踏踏实实地做出来的,老老实实表现出来的,既没有藏着掖着,也没有浮夸虚报,外人觉得移动的员工日子过得多好,但看不到移动内部令行禁止,严格的绩效考核,残酷的末位淘汰,以及良好的企业氛围。凭心而论,移动待员工不薄,但移动内部的奖励机制恐怕没有象外界猜想得那样。尽管有的地方移动的待遇确实不错,但是那并不是普遍现象。树大招风,外界传的中国移动越好,自然吸引更多的关系、精英希望进到移动里来,据说中国移动在院校招生的时候,被学生们评为最希望加盟的企业,还是那句话,作为这个企业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自豪。

但另一方面,我也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现在的移动已经不是几年前的移动了。在人员快速膨胀的情况下,传统的底蕴传承的程度逐步降低,新的年轻人加盟移动的时候,只看到了辉煌的现在,看不到艰苦的从前,当企业的工作骨干逐步变成70年代末诞生的年轻人的时候,年轻的冲击力还在,但是工作的热情比不过前几年了,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领导、经理,全是比他们大不了几岁,创业的辉煌期已经过去,论资排辈的年代里,年轻不是优势,要熬过这些人,难啊。那么已经成为经理的当年的骨干们呢?三四十岁,成家立业,不是当年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了,有了很多牵挂,做事的时候会被束缚住手脚,顾虑越来越多,冒险精神逐渐被免责意识取代,事不关你,高高挂起,少说为佳,我们在感慨别人变了的同时,其实自己也变了,变得保守、世故,深感到真正的无产者是无所畏惧的,一旦有了本钱,就失去了改变的勇气。

再往上的领导呢?业绩都很出色,也都曾经有辉煌的历史,再向上发展靠的不全是业绩,还有其他的,也许位越高会使人胆子越小,资历老的领导怕出事,资历浅的又缺乏资源和氛围。外部环境被仇富心态扭曲得厉害,谁为移动说话就说谁被移动搞定了。竞争对手不再真刀真枪地打阵地战,而是一副可怜的样子,期求在政策面给予自己一些关照,而在不患寡患不均的氛围下,业绩不但不是优点,反而成了别人指指点点的理由。你好?再好就拆你!企业内部制定的奖励机制,由于要考虑“左邻右舍”的心态和“红眼”的人群,无法兑现。(当然,我承认移动的待遇已经相当好了)这样的情况下,谁还愿意卖力搞发展呢?是啊,电信发展的天时没有了,外面的对手没有了,不内斗已经相当不错了,还有多少精力可以投入到发展上呢?

于是,“责任”问题被放在了首位。戏言的“拍手”文化就是一件事情分配给若干部门做,每个部门做完后,都会拍拍手说:“我完了,该你们了”。当“免责”的心态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每个部门、甚至每个人都本位地关心自己那块自留地,而不更多去关心移动这片大田。每个战士都很优秀,但是在一起的时候,能不能做到1+1>2?每个部门的绩效都很出色,但是谁负责将这些绩效整合在一起成为企业的绩效?如果这些事情都依靠老总,那么老总太累了。靠的应该是企业的荣誉感,职业精神,对事业和成就感的追求,这些促使大家消弭结合部存在和出现的矛盾,相互补台,使企业健康地发展下去。这也许就是移动发展成功的秘诀,也是老移动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如果这种精神能被传承下去,不愁移动做不到基业长青;但如果大企业病占了上风,外面越来越多的认为移动好过(混)日子的人蜂拥进来,到移动来养老、歇着,那么我就要真的为我的未来担心了。 

本来想痛痛快快地说说自己的感受,但是真动起笔来,还是有很多顾虑,先写这些,相信会有人有同感。其实很多问题不是不明白,但是如果不想解决,或者环境不能解决,看到了问题除了给自己带来烦恼之外,又有什么用呢?

中国移动徐达感言
此文可能写于2007年! 

 

 


 

备案号:苏ICP备13001077号-4